赞比亚黄水晶


赞比亚切工黄水晶
图 1. 这些黄水晶(3.38-43.86 克拉)显示了产自该赞比亚新矿的黄水晶的颜色范围,据报道这些黄水晶都是未经处理的。 摄影:Robert Weldon(罗伯特·韦尔登)。
2011 年 9 月,GIA 从宝石与矿物经销商 Dudley Blauwet 那里获悉有一批新开采的黄水晶,该批黄水晶是产自赞比亚 Kitwe 地区的天然色材料。 在 2011 年图森宝石展上,他从一个定期非洲原石供应商那里获得了约 1 千克的原石。 刻面 208.5 克原石后共产出 29 颗宝石,共计 268.08 克拉。 其中四颗宝石进行了凹切,最大的那颗重 48.69 克拉。

赞比亚黄水晶显微照片
图 2. 朦胧云雾和带状是赞比亚黄水晶的共同特征。 显微照片由 D. Beaton 提供;图像宽度为 2.7 毫米。
Blauwet 先生把其中七颗切磨好的黄水晶借给 GIA 进行检验,从 3.38 到 43.86 克拉不等(图 1)。 其中最大的三颗上的凹刻面突显了它们的亮光。 黄水晶的颜色从略淡的褐黄色到褐橙黄色不等,这七颗黄水晶显示了下列宝石学特征:RI— no = 1.542,ne = 1.552;双折射—0.010;静压 SG—2.65–2.66;紫外荧光—对长、短波紫外辐射呈惰性,一个淡黄色样品除外(该样品对长波紫外会呈非常微弱的白荧光);台式分光仪下未观察到任何特征。 显微镜检验发现直线状和棱角状色区,以及一般朦胧和模糊的粒子带(图 2),这证明了它们的天然来源且类似于那些来自斯里兰卡的黄水晶(E. J. Gübelin 和 J. I. Koivula,《宝石内含物大图解》,第 2 卷,Opinio Publishers,巴塞尔,瑞士,2005,第 573 页)。 3.38 克拉的宝石也包含了一面平行小管和二相式内含物(图 3)。 通过正交偏光观察,只在两个最小的样品中观测到了小面积的巴西双晶律。

赞比亚黄水晶显微照片
图 3. 3.38 克拉的改良明亮式三角形(图 7)包含一面细长的
小管和二相式内含物。 显微照片由 D. Beaton 提供;图像宽度为 1.5 毫米。
FTIR 光谱显示,没有 3595 cm-1 的波带。 有时候这个特征会被用来核实天然石英,尤其是紫水晶,前提是它能清楚分辨且没有鉴定性天然内含物(S. Karampelas 等人,《天然与合成紫水晶的红外光谱:更新》,G&G 2011 年秋季刊,第 196–201 页)。 黄水晶中通常没有此特征,因此正确的鉴定必须依靠内含物观察,或者分析微量元素(C. M. Breeding,《采用 LA-ICP-MS 分析法区分天然和合成的紫水晶及黄水晶》,www.gia.edu/gia-news-research-nr73109a)。

天然颜色的黄水晶相比其他石英品种,比如紫水晶和烟水晶,较为少见。 假设这个黄水晶的颜色是天然的,如供应商所说,那么这种大而干净的材料将在宝石市场中颇受欢迎。

Donna Beaton 是 GIA 纽约鉴定所有色宝石部门的主管。